腾讯阿里入局,押注这个产业互联网“淘宝”

虎嗅
2020-02-21

中美科技巨头已经悉数入局,“低代码”这个对大众而言相对陌生的赛道,或将成为开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抓手。


话还要说回2018年6月份,美国的低代码开发公司OutSystems获得了由KKR和高盛联合投资的3.6亿美元,投后估值超过10亿美元;紧接着8月份,低代码开发平台Mendix被西门子以7亿美元收购。


受到OutSystems和Mendix的鼓舞,中国创投市场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投向了低代码领域,大量相关创业项目纷纷“傍上”了低代码标签,投资机构也开始密集出手。

腾讯阿里入局,押注这个产业互联网“淘宝”

紧接着,2019年3月份阿里云启动了“SaaS加速器”项目,10月份腾讯对外发布了“千帆计划”,此二者的底层技术就是低代码(aPaaS和iPaaS),“iPaaS(集成平台即服务)能完成接口的统一,aPaaS(应用平台即服务)能沉淀大量行业know-how帮助开发者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腾讯云泛互联网产品方案中心总经理、SaaS生态技术负责人黄炳琪向虎嗅Pro解释道。


其实在国外低代码开发并非新鲜事,上文提到的OutSystems是2002年便已经成立的公司,其最早的技术可以追溯到RAD(RapidApplicationDevelop,即快速应用开发)技术。但这只是本地化的工具,2010年后随着云计算的成熟才正式将其带火,而此前不温不火的OutSystems也是在2012年才开始“起飞”,公开资料显示,在2012年到2017年的6年间,其年营收平均增速达41%,2018年的增速进一步提高到了66%,营收超1亿美元。


洞察到这个趋势后,2014年著名的技术和市场调研公司Forrester正式提出了低代码概念,把低代码开发从一个辅助性工具推向了商业的前台,随即谷歌、微软、亚马逊、Oracle、SAP等科技巨头接踵入局。


能把中美科技界从巨头到创投市场悉数引入局,低代码非凡热闹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世界性难题——软件开发成本越来越高,严重拖累产业互联网和物联网前进的脚步,而谁能解决这个全球性难题,谁就拿到了下一个10年的门票,而低代码目前来看就非常像这张门票。


做个类比,过去20年红红火火的消费互联网大潮,最终能被称为“门票”的领域无非三个——搜索、社交和电商,三者分别在中美各成就了三家顶级互联网企业,虎嗅Pro经过研究认为,低代码极有可能会是产业互联网时代的“电商”。


但经过前文的介绍,给人的感觉低代码就是一个技术性的产品,和电商好像八竿子打不着,但虎嗅Pro认为低代码最终的落地形态大概率会是一种电商式的平台。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虎嗅Pro判断,低代码最终的商业模式、演化路径和竞争逻辑会和电商极其相似。


1、双边分散的市场必定催生平台


淘宝在成立之初有条铁律——自己不会有一个库存,即淘宝不会做自营。因为马云笃定要想满足所有消费者丰富的需求,必须靠无数卖家来把供给端做丰富,供需两端都分散的市场,做平台最有价值。


而做自营起家的亚马逊和京东,在不断扩品类以满足消费者极其长尾的需求过程中,也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发展后期都采取了开放平台模式,引入大量三方卖家来做长尾供给。


此后但凡有做平台雄心的互联网创业者,在选择方向时都会先判断这个市场是否是双边分散的,美团、滴滴、头条、饿了么等不外如是。


说回到低代码,其供给端和需求端也是极其分散和长尾的。


低代码满足的是企业快速开发和定制化开发的需求,根据美国的市场情况,ClickPaaS创始人胡柏认为中小企业就应该买标准化的SaaS,只有大企业才应该有个性化的开发需求,“低代码是量体裁衣,它是奢侈品。”


如果真是这种情况,低代码在需求端面对的市场就不是分散市场,因为大企业毕竟是少数。


但中国市场的情况不同,据明道云创始人任向晖介绍,中国一两百人规模的企业就已经普遍拥有个性化的定制需求,它们不满足于通用的SaaS,这也是中国IT产业信息技术服务板块比软件产品板块收入规模大的原因。

腾讯阿里入局,押注这个产业互联网“淘宝”

导致中国中小企业个性化开发需求旺盛的原因很复杂,任向晖判断可能是因为中国的SaaS做得还不够成熟,客户无法得到满足,所以寄希望于定制开发。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原因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较短,各行业还没有形成通行的做法,各企业的业务个性化程度本身就很高,并且中国直接跨过了信息化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受到互联网快速迭代文化的影响,中国中小企业骨子里希望建立自己个性化的数字能力。


“最早的低代码工具满足的是企业在软件开发方面降本增效的需求,但当前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低代码的主要价值就变成了如何帮助企业客户快速响应变化进行业务系统和管理系统迭代。”奥哲创始人徐平俊对虎嗅Pro说道。


总之不管原因是什么,中国中小企业存在大量个性化的软件需求是事实,因此需求端的市场是非常离散的长尾市场。


然后是供给端。由于中国企业的需求太过个性化,导致中国的软件业多年来无法孵化非常通用的产品,长期以定制服务为主导,企业也就很离散,其中有专攻不同领域或行业的ISV(独立软件开发商)和SaaS厂商、分布在各地的SI(系统集成商)及软件开发外包公司、还有大量拥有不同技能的个人开发者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供给端的市场格局。


而双边都分散的软件市场为什么此前一直没有出现平台?这是因为平台成立还需要满足另一个条件。


2、平台必须能订立标准大幅降低交易成本


电商前期只是一种手段,低代码目前也只是一个工具,但此二者都有一个隐藏的技能,即在被使用的过程中会为整个行业订立统一标准。


商界流行一种说法,“四流企业做产品,三流企业卖技术,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定标准。”


电商在早期只是一个可以线上卖货的销售手段,谁都可以用。品牌商用电商做了自己品牌独立站,一些垂直品类的玩家做了垂直电商,淘宝则做了综合购物网站,它们的区别在于前二者只把电商当手段,但淘宝则用电商订立了行业标准。


7天无理由退换货、第三方交易担保、假一赔十等原本都只是淘宝自己的平台规则,是为了消除买卖双方在电商初期的互不信任,但这些规则重塑了中国电商乃至商业的信用体系,最终成为了全行业的通用标准(甚至有些进入了电商法),极大降低了线上购物的交易成本。


而低代码也有同样的机会,其潜在的最大价值就是有能力塑造企业软件市场的接口标准和技术标准,而这也是腾讯云千帆计划要做SaaS技术联盟的初衷。


其实针对企业软件这个市场,很早就有平台的商业模式,比如各大云厂商(阿里云、腾讯云等)和正在转型的传统软件巨头(用友、金蝶等)都有自己的云市场,不仅提供各类SaaS,也提供各种API和定制服务,但这类平台一直没有取得颠覆性的发展,根本原因是并没有解决供需双方交易成本高的问题——技术和接口标准不统一,软件之间难以集成,不能根本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通用的SaaS个性化定义能力不足,而纯代码的定制开发服务对中小企业而言风险和成本又都太高。

腾讯阿里入局,押注这个产业互联网“淘宝”

阿里云的云市场板块阿里云的云市场板块

现实中的场景是,企业往往会买A厂商的ERP,B厂商的CRM、C厂商的OA等,但当企业想要把CRM里的用户数据导到ERP时,由于应用之间接口不开放,企业只能用人工的方式把数据从CRM提取到Excel中,再手动录入ERP(说个题外话,这正是RPA最近火的原因)。


如果企业在低代码平台上做项目开发或购买SaaS,那么所有的应用底层的技术标准和接口标准就都是统一的,企业可以很容易地完成多应用集成,从根儿上消解了IT系统烟囱化的难题。


既然低代码和电商都是双边网络效应的平台逻辑,那么平台一旦建成之后其壁垒就会非常之高,但想建起来的难度却也非常之大,因为供需两端需要同步起量,而最终比拼的就是谁的飞轮先转起来。


因此虎嗅Pro判断,未来低代码领域或有可能出现烧钱补贴的大战,因为巨头和资本都已经跑步入场,这会加速市场走向成熟。


3、补贴大战也不是不可能


双边网络效应的平台要想启动,最好的策略就是先撬动一边的用户入驻平台,然后吸引另一边用户也加入,历史经验表明补贴其中一边的用户是最直接有效的策略。


双边市场理论的提出者杰奥夫雷在《平台革命:改变世界的商业模式》一书中提到,“在一个双边市场中,如果扩大A市场能够使与之相关的B市场也扩大,那么在A市场中付出的财物损失便具有了经济意义,这不仅是暂时的而是永恒的。唯一的条件是在B市场得到的利润要超过在A市场受到的损失。”


淘宝当初的策略就是让商家免费入驻,并且通过流量的“高买低卖”间接补贴卖家。有资料显示,在淘宝创立前几年,阿里每年会花9亿从外部购买流量注入淘宝平台,但每年从卖家那收回来的站内推广费只有2亿,等于说阿里每年要补贴卖家7亿。正是用了“免费+补贴”的策略,淘宝在2005年反超eBay易趣,拿到了67%的市场份额,而后者的市场份额则从2003年的90%跌倒了29%,并最终在2012年被“赶出”了中国市场。


并且由于淘宝满足的是全量用户的全量需求,一旦用户在淘宝上形成了购物习惯,淘宝就能在用户的后续生命周期中赚到源源不断的钱补偿之前的损失。后来的双边网络平台几乎都沿袭了这套逻辑,外卖和网约车领域甚至采取了双边都补贴的激进策略。


低代码领域目前的情况和2003年的电商市场极其相似。2018年下半年受到OutSystems高额融资的鼓舞,正把视线从toC领域转向toB领域的资本市场快速把目光聚焦到了国内的低代码赛道,紧接着一批“贴上”低代码标签的创业公司纷纷拿到了融资。


转过年来看到低代码平台价值的巨头们也开始火速布局,为此阿里云推出了SaaS加速器,腾讯云启动了“千帆计划”,本质都是希望建立一个SaaS联盟,然后订立统一的技术和接口标准,并推动各SaaS厂商把多年积累的行业know-how以能力模型的方式沉淀在自己建立的低代码平台上,从而启动一个低代码为地基的新型云应用市场。


如果这个平台能够建立,按阿里前总参谋长曾鸣的观点,这就是一个多方参与的协同网络:


在供给端,不仅有提供SaaS产品和定制服务的厂商(类似电商的卖家),也有提供行业能力模型的开发者(类似淘宝平台上为卖家提供店铺装修、营销工具、数据服务、拍照修图等服务的三方服务商,目的都是为了让卖家专注于业务而不用操心其它非核心能力的杂事),并且它们二者还会彼此成就。


按曾鸣的逻辑,判定一个平台是否成功晋级为一个自生长的生态有一个关键的指标,就是看这个平台上会不会自我演化出一些新物种。淘宝早年的淘品牌、后来的网红店铺、以及当前爆火的直播卖货都是自生长的新物种。


低代码领域国内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如此成熟的平台,但Salesforce上已经有这类现象,像Veeva(医疗行业的CRM)和SteelBrick(报价软件)等非常成功的SaaS公司都是在其低代码平台上创生的。


正是看到了低代码有可能形成协同网络的平台价值,巨头们启动的SaaS联盟计划都给出了“投资+技术支持+流量与业务支持”的超级大礼包,就是希望通过这种间接补贴的方式吸引更多开发者入驻,先撬动供给端的市场。


相信不少人会提出质疑,认为toB和toC逻辑不一样,B端用户对价格不敏感,对服务质量更敏感,因此对其补贴没有用。但现实并非如此。


4、toB的本质仍是toC,对B补贴也有用


阿里B2B业务的发展过程中,马云和阿里B2B前总裁卫哲有过一段经典对话,马云问卫哲“B2B的本质是什么?”卫哲一时语塞没能回答上来,马云解释道,“B2B的本质是businessconsumertobusinessconsumer,”也就是说toB的本质还是toC,平台最终服务的还是企业当中的个人用户。


无独有偶,在腾讯全面拥抱产业互联网的当下,马化腾也说过几乎同样的话,“不管toB还是toG,最终都是为C服务。”


迪蒙传媒科技是昆明的一家软件系统集成商,代理奥哲旗下低代码产品氚云,其常务副总李海给虎嗅Pro分享了一个案例:他给一个集团企业子公司的负责人推广氚云,但该公司所有的信息系统都是总部从上到下推动部署的,但客户听了介绍后觉得氚云能很好满足自己部门的需求,就自己掏钱买了一套。


“过去卖软件都是和总部谈,总部定了再从上往下部署,但低代码更多是和企业的各部门谈,一个部门先用了再带动其它部门用,最后总部发现下面的一家子公司都用某公司的低代码平台,再在全集团推行。”在李海看来,低代码改变了企业软件行业的逻辑——不再是从上到下做摊派,而是自主寻找部门痛点,通过快速搭建,满足对上对下的信息化需求。


刘鑫也有类似的体验,他很多获客场景是这样的:某公司的业务部门有个新应用开发需求,于是找到IT部门,IT部门解决不了就在市面上找解决方案,然后找到APICloud后把他们对接给业务部门,最终由业务部门用手里的预算直接签单。


“我们的用户更极致,往往是某个公司的老板或者某个部门负责人在我们平台上注册,然后以C端用户的角色在我们平台上零代码构建应用,这些应用往往能解决他的一些管理流程等问题,有的用户会接连构建十几个应用,这些应用串起来对他而言几乎就是个企业管理系统了。”任向晖对虎嗅Pro说道。


其实他们都传达了一种现象,即企业需求最终都是通过个人传达出来的,而且很多时候其决策没有那么重,和个人决策很趋近。


刘鑫告诉虎嗅Pro,APICloud会投放一些视频广告或户外广告,“在toB的营销中融入一些toC的理念,往往也会获得一定可观的成效。”


但低代码平台要想能从一个一个的C端切入,以点带面拿下企业的大量订单的前提是低代码平台本身必须能尽量满足全量用户的全量需求。


而经过多年的市场实践,中国的SaaS厂商普遍得出了一个结论,即服务中小企业客户赚不到钱,做企业服务必须瞄准大企业客户市场。


诚然,中小企业的存活率低,创业公司好不容易开发了一个客户,没过多长时间客户自己倒闭了,那么创业公司的获客成本就很难通过持续复购摊薄,这个商业模式就很难跑得通。


但企业会倒闭人并不会倒闭,他们还是要做新的生意、开新的公司、或进入新的公司。SaaS企业的困局在于,其提供的是某个行业的标准化产品,当人们转行时或者业务有一定变化时就没办法继续使用,但低代码像综合电商一样是有能力针对所有人的全量需求提供供给的。


在一个综合的低代码平台上,企业用户既可以买标准化的SaaS,也可以利用丰富的能力模型根据自身的需求个性化设计并开发应用,没有开发或设计能力的用户还可以发布需求寻找项目承接方,而不论选择了哪种产品或服务形态,用户得到的都是底层技术和接口统一的应用,可随时按需求自由集成或扩展。


因此如果能对价格更敏感的中小企业用户做补贴,就有机会把需求端的量拉起来,然后带动更多开发者加入平台。


并且如果低代码平台想切入梦寐以求的大企业客户市场,做大型应用的开发项目,也必须先把供给端的量做起来,否则如果平台上只有单摆浮搁的几个应用、业务模型和ISV,是无法满足大企业客户复杂的应用需求以及大量个性化的定制要求。


总结下来,先补贴供给端获得一定丰富程度的开发者,然后补贴需求端把需求拉起来,从而带动更多开发者加入,随着供给端的丰富程度进一步提升,平台就能服务更广谱的企业客户,最终搭建一个综合性的低代码平台(当然起步阶段对开发者和客群的挑选、补贴的时机和方式等肯定不会像写得这么简单,但那是具体策略方面的事情了,不影响整体的逻辑)。


现实是,虽然补贴需求端的事情还没有发生,但对企业用户提供免费产品的做法已经有企业开始尝试。任向晖向虎嗅Pro透露,明道云会把一些能力模块以免费的形式在社区内推广,目前来看获客的效果还比较乐观。

相关文章推荐
驼驮维保平台售后维修与互联网机遇线下交流会圆满结束
2020年9月26日下午,由驼驮维保平台主办的主题为“接单更容易,收入有保障”的售后维修与互联网机遇线下交流会在东莞大岭山拓斯达总部成功举办。来自东莞区域的全品类工业设备售后维修师傅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在新的经济环境下通过自身能力提升、明确职业规划发展方向等方式快速提升收入。    现场合照   在交流会现场,首先由驼驮科技CEO张建先生发表开场致辞并围绕工业制造企业售后市场未来方向进行了主题演讲。张建先生曾任职于Alibaba北方大区后台总经理,拥有十多年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深耕背景。   驼驮科技CEO张建   张建先生从当前工业制造企业售后市场进行场景切入,指出当前工业制造企业售后面临成本上升、订单不稳定、竞争加剧、资金压力大等困境,同时存在价格不透明、服务不规范、验收无标准的售后乱像。在互联网爆发的时代,滴滴、货拉拉等应用的诞生已经改变甚至培养了众多用户的使用习惯,对工业制造业而言也是新的机遇。如今,互联网正在重塑传统行业。   交流会现场   目前,驼驮科技以工业设备售后维保为核心业务场景,采用互联网+售后服务的模式,推出工业售后服务平台“驼驮维保”,通过和全国维保技术团队/工程师通力合作与管理软件服务,采用系统精准匹配维保需求服务,快速解决售后问题,为制造企业提供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设备售后维保平台服务。    交流会现场   接着,驼驮科技COO相新风先生在会上给大家分享了如何顺应变化,占领先机接到更多订单的技巧。相新风先生曾历任Alibaba国际事业部北方大区副总经理、中西部大区副总经理,在B2B领域有着深厚的商业组织建设、销售体系打造经验。相新风先生指出,当前自有订单开发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点:即客户关系难维系、单个客户价值低、结算困难。并针对存在的这三个问题,一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讲解,为现场的服务商们解决了在平台接单存在的疑惑。    驼驮科技COO相新风   同时,相新风先生还着重讲解了驼驮维保售后二维码的重要性。售后码是驼驮维保推出的服务商工具,可以有效解决订单回流问题。通过APP扫码即可实现服务商与指定设备的一对一绑定,一码直连客户设备,一键实现二次售后服务呼叫,可帮助服务商抢先占领维修机会。     另外,在本次交流会上还对新版驼驮服务商APP新功能进行了详细介绍,帮助服务商对APP的操作使用与功能运用有更加清晰、充分的了解。最后还对驼驮维保平台当前的大客户项目业务及服务商的合作方式进行了介绍,旨在吸引更多服务商加入,与驼驮共赢未来!   线上直播场景   本次交流会采取了线下+线上的方式,除了现场的交流,还通过在微信群、抖音进行直播,在线上与大家共同探讨,获得了众多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
驼驮科技
2023-07-04
中国首个工业互联网推进委员会正式成立
中国首个工业互联网推进委员会正式成立
9月5日下午,2020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会上发布成立了中国首个工业互联网推进委员会。工业互联网推进委员会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由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起,联合国内工业互联网领域有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的专家和企业家,共同组建的国家工业互联网推进联合体,是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引领性的工业互联网行业推进组织。当前,工业互联网正处在高速发展的窗口期,成立工业互联网推进委员会,既是加速实施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夯实工业互联网发展基础、繁荣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的有力保障。工业互联网推进委员会旨在加速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顶层设计与生态建设,发挥战略智库、行业推动、协同创新的作用,支撑政府决策、赋能企业发展、汇聚行业资源、培育产业生态,引导形成跨界协作、开放共享、安全可控的创新体系,为我国工业互联网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工业互联网推进委员会汇聚了国内权威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十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工业互联网安全企业、工业互联网重点推广方向的先行企业的数十位企业家和专家学者,由黄澄清担任主任委员,秘书处设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中国首个工业互联网推进委员会正式成立启动仪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一级巡视员李颖、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潘锋、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工业互联网推进委员会主任黄澄清、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廖方宇、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军旗、浪潮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肖雪、北京东方国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敖志强、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叶菲、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汕共同上台为工业互联网推进委员会揭牌。下一步,工业互联网推进委员会将重点围绕工业互联网的战略研究、标准体系、行业解决方案等关键方向开展工作,面向安全生产、能源、煤炭、医疗、建筑、钢铁、石化、汽车、卫星、工控安全等领域开展创新应用推广,同时加强对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的汇聚、共享和价值发掘,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
中国工业新闻网
2020-09-18
腾讯云智能制造首次披露三大战略布局,发布“511”生态伙伴计划
腾讯云智能制造首次披露三大战略布局,发布“511”生态伙伴计划
9月10日,在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云智能制造首次披露三大战略布局,同时发布“511”生态计划,未来将聚焦工业制造研、产、供、销、服5大环节,携手100家合作伙伴,打造1000个行业解决方案。腾讯云企业业务负责人蔡毅表示,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传统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依赖。同时,在官方政策加持下,工业云底座产品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需求越来越高。三大赛道首次披露: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数字化、工业AI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数字化助手,随着新基建布局的加速,去年腾讯云就发挥自身的产品、技术优势,与生态合作伙伴打造了适用于制造领域的WeMake解决方案,帮助工业企业夯实核心竞争力,推动数字化升级。具体来说,WeMake为企业提供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覆盖研、产、供、销、服全业务流程,并根据不同细分行业的业务特点和应用场景的需求,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腾讯云的工业能力底座结合行业Know-How,能够快速为企业客户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在会上,腾讯云还首次完整披露了智能制造三大战略方向和实践经验,一是助力区域产业数字化,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地方中小企业提供最后一公里的数字化能力;二是提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产品方案;三是推出大数据与AI的工业场景创新方案。数据显示,腾讯云在全国已经落地八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国内云厂商中覆盖范围最广,增速最快,平台依托腾讯云的技术积累和解决方案能力,构建了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具有行业属性的业务和能力,打通从“生产第一线”到“企业决策者”的全链条通路。同时,通过聚合腾讯工业互联网领域生态企业及优质合作资源,地方工业互联网平台还将助力各地市加快打造立足本地、辐射周边的区域制造业转型服务能力,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腾讯云在满足企业内部集约化管理服务需求的同时,为企业提供后市场智慧化运营解决方案。今年4月,腾讯云就助力玲珑轮胎搭建智慧营销云平台,通过平台信息收集、触达、链接等能力,实现上下游订单、库存、服务数字一体化,更高效地触达用户,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为玲珑轮胎搭建智慧工业后市场云平台。目前智慧营销云平台已经覆盖玲珑轮胎全国300家核心经销商,加盟门店达到15000家,销量增速超过50%。在工业AI领域,腾讯云打造了从NLP、语音、视觉,到博弈和机器人的全栈AI能力,深入到工业制造领域,面向工业制造的全生命周期,提供了数字工厂、智能生产管理、设备智能和智慧营销等一整套工业数据智能解决方案,在空客、商飞和华星光电等企业已经实现成功交付和落地。“511”生态伙伴计划:5大环节、100家合作伙伴、1000个解决方案“工业互联网需要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生态之间进行高效协作和数据连通,才能实现产业的整体提升”,腾讯云智能制造总经理梁定安表示。腾讯云在智能制造领域标杆案例的不断落地,也得益于合作伙伴的支持。在工业互联网场景,腾讯云提供了强大的工业能力底座,构建出面向数据智能、物联网、工业AI、5G、协同办公等中台能力。同时,通过千帆计划、SaaS加速器、青藤大学等资源,与生态伙伴共同打造面向垂直行业的深度融合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实用且好用的服务与应用。现场,腾讯云还宣布将打造“强平台,富生态” 的WeMake生态联盟,对外发布“511”生态伙伴计划,聚焦工业制造“研、产、供、销、服”5大环节,携手100家合作伙伴,打造1000个解决方案。智能制造是推进传统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加持下,腾讯云将与更多生态合作伙伴携手,打造智能制造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新样板。
中国工业新闻网
2020-09-11
工业以太网助力运动控制数字化转型
工业以太网助力运动控制数字化转型
在今天,生活正在发生巨变,人们越来越多的追求自我个性,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实现面对面的交流、在线学习、消费娱乐,商务洽谈等不同任务。每一种改变的背后都能看到数字化技术的身影,数字化使开发新的商业模式成为可能,数字化解决方案使提高生产柔性与生产力,使未来工业能够提供更多潜能。数字化正在推动工业领域的巨变。数字化是提高竞争力和创造新机遇,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最有效手段。在未来的数十年中数字化将帮助我们在许多领域取得长足进步,并将继续在各行各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希望通过“十三五”规划来抓住这一机遇,致力于将由出口和投资拉动的经济模式转变为创新驱动的经济模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需要依靠以数字化创新来实现自我升级,在全球范围提升核心竞争力。我们认为智能工厂有两个部分组成,一种是装备的智能化,叫做看得见的智能化。比如数控机床、机器人、立体仓库、忙碌而有序的AGV小车。还有一种是看不见的智能化,数据的自动收集和流动,把正确的数据在正确的时间传递给正确的人和机器。在数字化升级改造中这两部分是惺惺相惜,相互依托的关系。企业在制定升级方案的时候应统筹规划,不仅需要选择合适的自动化产品比如各种类型的驱动电机来实现设备、流水线的自动化运行,更要注重数据通讯的准确性、低延时、可延伸、便于扩展。随着以太网通信技术的提升,组网价格变得低廉、通信协议兼容性良好、联网技术一体化的工业以太网得到推广。2020年5月29日,工业通讯和工业物联网(IIoT)解决方案的独立供应商HMSNetworks发布了2020年度全球工业网络市场分析报告。该分析主要针对全球工厂自动化的新安装节点数,估计了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和无线的市场份额及发展趋势。该分析报告显示,从新安装节点来看,工业以太网的市场份额增加到64%(去年为59%),而现场总线的市场份额下降到30%(去年为35%),无线技术的市场份额保持在6%不变。工业以太网持续推动工厂的工业互联,全球份额排名前三分别为:EtherNet/IP、PROFINET和EtherCAT。更多精彩内容推荐阅读:>>新发展格局对传统制造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2019年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超2万亿元,5G+工业互联网正加速发展>>未来,我国工业互联网成熟发展需解决三大难题
驼驮网
2020-09-07
新发展格局对传统制造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新发展格局对传统制造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兴起,越来越多国家把发展数字化制造业作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重要途径,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先进制造和智能制造。当前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传统制造业需全面、辩证地看待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充分认识和理解当下面临的发展新机遇,聚焦重点问题,采取务实举措,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进一步明确传统制造业的重要地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有利条件,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当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的进程中,面临着改造提升已有产业的“机会窗口”,需抓住这一重要机遇深入推进工业化进程。其中,传统制造业是我国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对我国工业化进程具有深远影响。第一,工业化发展仍然需要传统制造业贡献力量。近年来,我国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从2015年的42.5%下降至2018年的36.1%;就业比重已从2015年的29.3%下降至2018年的27.6%,工业化发展“降速提质”特征明显。在此背景下,传统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十分重要。从总量层面看,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作为传统制造业的代表部门,其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分别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3.91%、6.31%和9.27%,是我国生产体系的重要部分。从效率层面看,传统制造业对整个工业部门效率的提升至今仍然发挥着积极作用。第二,传统制造业在应对冲击中具有特殊的“稳定器”作用。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形成较大冲击,第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就实现了由负转正,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为4.36%,高于GDP增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相较于服务业以及其他制造业部门,传统制造业具有缓冲周期长、抗波动能力强等特征,这使得传统制造业在稳定工业增长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这一角度看,强有力的传统制造业能够提高经济体抵御罕见冲击的经济韧性,对稳定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第三,传统制造业在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能发挥重要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的加快也对传统制造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5G基站、特高压和新型交通轨道建设等依然需要特种钢材、特种水泥以及其他金属制品等高质量传统制造业产品。目前,凸显中高端产品、特种产品需求的新型基础设施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传统制造业也将会进入新的市场开拓阶段。在此背景下,传统制造业的国内市场仍然具有很大拓展空间,这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会。新发展格局对传统制造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在我国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必须加紧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在转型发展的前提下传统制造业面临来自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的新挑战。一方面,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要求难以适应并且精准匹配国内多层次需求的现状。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市场发育水平也存在差异,使得传统制造业在区域间顺畅转移较为困难。根据当代国际工业化标准,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已进入工业化后期,传统制造业面临着向内陆转移的压力。虽然中西部地区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但是受制于市场发育水平、生态环境约束和区域政策条件等,中西部难以完全承接东部传统制造业的转移。与此同时,东部地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制造业的技术含量有更高要求,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将更大;而中西部地区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传统建筑业等仍具有一定生命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经济激励不强。另一方面,我国传统制造业需寻找扩展国际市场的新思路。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我国传统制造业产品出口也面临挑战。在供给方面,我国制造业“低成本”优势逐渐弱化,劳动生产率、供应链效率等新的比较优势尚在孕育之中,传统制造业如何在国际循环中迈向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链上游,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需求方面,过去,我国传统制造业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是欧洲与北美,但是受到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影响,大宗商品市场动荡,这些市场对我国大宗商品的需求有可能出现萎缩。如何寻找替代市场,是我国传统制造业面临的又一重要挑战。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路径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传统制造业需积极探索以增强满足内需能力为主线,同时提升国际大循环地位的转型升级路径。一要增强传统制造业满足国内需求的能力。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等战略持续深入推进,这为传统制造业更好参与国内大循环提供了新的机遇。传统制造业需积极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等环节切实发力,在与国家战略的有机衔接中实现转型升级。同时,在参与国内大循环的过程中,探索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与路径。二要坚持核心技术研发与开拓国际新市场并重,培育制造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传统制造业在基础技术、生产能力、市场份额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明显,需要进一步补齐核心技术方面的短板,发挥优势,谋求发展。特别是要针对制造业“低成本”优势逐渐弱化的情况,加快培育劳动生产率、供应链效率等方面的新竞争优势。为此,传统制造业需在深耕现有领域的同时,努力向有共同技术基础的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工艺方向转型,积极投入与主营业务相关的技术研发。与此同时,抓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化的机遇,努力开拓海外新市场。制造业是各类资源要素最集中的领域,因此,制造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门类齐全、行业众多,而且彼此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伴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应用,加快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更好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一环。更多精彩内容推荐阅读:>>2019年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超2万亿元,5G+工业互联网正加速发展>>未来,我国工业互联网成熟发展需解决三大难题>>2020 ITES深圳工业展启幕——让智造引领产业变革
驼驮网整理
2020-09-07
2019年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超2万亿元,5G+工业互联网正加速发展
2019年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超2万亿元,5G+工业互联网正加速发展
我国工业互联网经过3年起步期发展,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加速推进,融合应用走深向实,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效应显著增强。目前,5G+工业互联网正加速向企业生产核心环节延伸,标识注册总量已突破54亿,进入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工业设施已达4000多万台。在近日举行的2020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表示,近3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应用创新生态持续壮大、经济社会贡献不断增强,有力支撑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达2.1万亿元。目前,5G+工业互联网正加速向企业生产核心环节延伸,标识注册总量已突破54亿,进入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工业设施已达4000多万台。融合应用走深向实“我国工业互联网经过3年起步期发展,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加速推进,融合应用走深向实,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效应显著增强,形成了战略引擎、规划指导、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产业推进良性互动的局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理事长刘多说。大会还发布了《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认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基本实现了《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和《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确定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有力支撑了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并在融合应用方面不断走深向实。一方面,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潜力逐步释放,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不断深化,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水平快速提升。评估显示,大型企业融合应用普及率为86.1%,中型企业融合应用普及率为68.7%,小型企业融合应用普及率为51.8%。大企业数字化基础较好,应用新模式效益明显,普及率高。中小企业基础较弱,投入成本高,普及率较低。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持续活跃,各类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加速落地,工业互联网+金融等特色应用模式加速成型,形成了驱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全新动力。在参与评估的企业中,应用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规模化定制4种新模式的占比分别为33.2%、26.8%、14.4%、8.7%。此外,其他应用模式也越来越多地被采用。比如,5G+工业互联网形成了协同设计、仿真验证、辅助装配等八大典型应用场景,并由巡检、监控等外围环节向生产控制、质量检测等生产内部环节延伸。从区域看,我国目前已形成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东北老工业基地、成渝等产业集聚区。同时,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更加紧密,产融结合、产教合作、国际合作热度持续提升,创新中心、示范园区、开源社区等生态载体建设也在加快推进。网络平台加速推进“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和安全三大体系建设快速推进,产业生态不断壮大,有力推动了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说。据刘多介绍,在工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方面,网络建设与改造成效显著,支持能力不断加强。目前,企业外网建设持续加码,网络服务质量明显提升,高质量外网已覆盖全国374个地级行政区(或直辖市的下辖区),覆盖率达89.7%。企业内网改造加快部署,部分制造企业积极探索,5G+工业互联网成为改造新路径,已建在建项目超过800个。同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以国家顶级节点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成效初显,“东西南北中”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目前,已上线运营60个二级节点,覆盖21个省、26个重点行业,接入企业节点超过3000个,标识注册总量突破54亿。东部地区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企业节点建设领先全国。标识应用全面展开,探索出产品追溯、供应链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多种特色应用模式。在平台方面,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快速壮大,赋能能力不断增强。据统计,目前具有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超过70个,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垂直行业、专业领域、企业平台各具特点,优势互补,多层级平台体系初步形成。十大双跨平台平均连接设备数量达到80万套,平均工业APP数量超过3500个。平台接入工业设备空间广阔,目前连接工业设备数量占比不到20%,价值占比高达93%。“要持续推动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网络基础,健全标识解析体系,增强平台发展硬实力,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同时,围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应用,培育一批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运营服务企业。”肖亚庆说。产业支撑显著增强刘多表示,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的产业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产业生态加速完善,呈现出优势壮大、新兴领跑、短板追赶的差异化发展态势。工业互联网核心技术与产业发展稳中有进、逐级突破。解决方案供给能力不断提升,面向不同行业和特定场景的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并加快成熟。《报告》认为,工业互联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正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快速显现。一是助力企业提质降本增效,带动企业智能化水平和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二是促进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2019年,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总体规模为2.13万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9.9%。三是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关键领域,成为扩大有效投资、深挖内需潜力的关键领域。调研也显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仍面临一些痛点和难点,比如产业支撑能力应用不足;融合应用基础亟待夯实,存在不想用、不能用、不会用、不敢用的问题;区域间、行业间、不同规模企业间发展不均衡问题普遍存在;资源要素保障能力不强,资金、人员、数据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等。对此,要把促进一二三产业和大中小企业跨界融通作为关键手段,推动工业互联网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要发挥大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提高中小企业数字化应用能力,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推动制造领域成熟的应用模式向实体经济各领域拓展,建立跨行业跨领域资源和能力共享机制,促进一二三产业数字化转型。“要加强创新发展能力,提升开放发展水平。”肖亚庆表示,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标准研制,加快建立工业互联网数据确权、流转规则,加大人才支持力度。同时,深化在标准研制、技术验证、先导应用探索等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全球共享数字化发展红利。(来源:经济日报)
驼驮网
2020-09-04
恭喜您,询价成功!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