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以新基建为契机,加快共建产业互联网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0-05-18

此次应对新冠疫情过程中,“数字战疫”已成长为中国抗击疫情的一支“硬核”力量。


仅仅以腾讯的战绩为例,疫情以来“防疫健康码”已累计亮码超80亿人次;“腾讯健康”累计提供了超过100亿次的疫情动态查询服务和超过1500万人次在线问诊服务;微信小程序日活跃账户超过4亿,政务类小程序用户同比增长近60%;腾讯智慧校园、腾讯课堂等产品累计帮助超过1亿学生在线学习;腾讯会议日活跃账户数超1000万,企业微信会议功能累计服务2.2亿人次,成为复工利器;安全复工平台“WE智造”小程序已被42个地区的2.8万多家企业用于解决复工过程中的棘手问题……人们通过智慧物流、在线医疗、在线教育、视频会议、远程办公等数字应用实现了“隔而不离”和大规模的社会协作,充分保障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秩序,有效支持了精准有序的复工复产,并催生了“码上经济”的蓬勃发展。这些成果得益于中国政府多年来大力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积极引导数字经济发展与数字中国建设,有效推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中央近期多次提出加快新基建,既是应急之需,更是长远大计。加速新基建,有利于全国基础设施的整体优化与协同融合。而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环节。


疫情让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连接是社会经济增长的基础。以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大连接”扫清障碍。特别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等特征的5G网络,将有助于我们从“人人互联”进一步迈向“万物互联”。短期看,加快新基建能够让实体经济面对疫情冲击更有韧性,让社会面对“黑天鹅”事件更具免疫力。长期看,加快新基建是我们迎接新一轮全球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必选项,也是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基建不是互斥对立关系,而是互补相融。新基建之所以“新”,一个重要原因是,“数据”作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新兴生产要素,正在逐步走向历史舞台的中央位置。新基建将为其铺平道路,让数字红利充分释放,让数字鸿沟得以弥合。


从腾讯来看,自2018年宣布战略升级以来,我们就开始积极投身新基建,通过“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逐渐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数字化助手”。过去两年的探索和实践,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新基建是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两个强国”建设的共同支撑,产业互联网是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重要载体。新基建与产业互联网是不可分割的系统。如果我们把新基建、数据要素和产业互联网的三者关系比作“路—油—车”,那么产业互联网与新基建的紧密结合,就如同未来智慧交通所必需的“车路协同”。


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构建多层联动的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工作推进思路,推进企业级数字基础设施开放。这激励我们要以新基建为契机加快共建产业互联网。在此过程中,我们希望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是融合创新。新基建与产业互联网的灵魂是创新,它首先来自传统基建、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这种融合创新既有助于中国供应链把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也有助于补足我们的短板,加快技术红利接替人口红利,促成新引擎与新动能。国务院常务会议最近明确,坚持以市场投入为主,支持包括民间投资在内的多元主体参与新基建。这是一个重要的积极信号。就像4G来临前,我们很难预言微信的出现。我们无法知道5G在不远的未来会给我们生活和工作带来哪些“超级应用”。但我们知道,无论创新来自哪里,都难以按部就班地出现,最终我们可能要依靠市场来捕捉这种不确定性。


二是开放协同。新基建与产业互联网要将数据这一生产要素,投入对传统产业的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这需要尽可能消除整个产业链的“信息孤岛”,甚至要打破跨产业链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尽快打通从生产制造到消费服务的智慧连接,实现从智慧零售到智能制造(C2B)、产销一体的生态协同。这不但对传统企业带来新挑战,同时也对包括腾讯在内的互联网与科技企业提出新要求。我们不能止步于单个技术与产品的孤立开放,需要进一步升级到平台生态的协同开放。更重要的是,产业合作伙伴共同参与,通过多元协作、生态开放来共建产业互联网,将为新基建创造巨量丰富的应用场景,让新基建能够有的放矢,从而有助于避免一哄而上、盲目建设的现象。


三是包容共享。新基建与产业互联网是实现科技普惠和包容性增长的重要土壤。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以人为本”的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新基建与产业互联网不但能更加精准集约地做到“物尽其用”,而且也将帮助我们实现“人尽其才”的愿望:哪怕只有一两个人的小公司,只要有好的创意和“一技之长”,就可以“破土而出”。疫情期间,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民,可以通过直播电商或社交平台销售本地的特色农副产品;没等到工厂开工消息的打工仔做起了滴滴司机或美团骑手,实现灵活就业;2019年微信带动的2963万就业机会中,有大量退伍军人、农民工、家庭妇女、残障人士通过公众号、小程序找到了新工种、新职业……如果我们把目前支持中小微企业的金融财税政策称为“放水养鱼”,那么新基建与产业互联网对中小微企业的普惠作用,或许可叫做“施肥种草”。它会长出过去传统基建难以长出的新物种,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包容性增长。


从根本上来说,新基建与产业互联网,就是要让每一个人和每个企业,以目前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来使用数据、算法与算力进行劳动创造,从而共享全球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成果。我们认为,这既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投身新基建,拥抱产业互联网,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企业家的重要使命,我们需要以时代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来把握好我们手中的这个关键发球局和重要机遇期。


相关文章推荐
2020年上半年关于我国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统计
2020年上半年关于我国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统计
近年来,新基建产业的崛起带动了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由此,工业机器人担负起了传统制造行业转型升级的重担,并且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据企查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共新注册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0.98万家,同比增长66.1%。其中,二季度共新注册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0.68万家,同比增长100%,环比增长127%。2019年行业新增注册量达1.24万家,同比增长11.7%,今年上半年新注册企业0.98万家,同比增长66.1%。此外,全行业31%企业注册资本高于1000万。广东江苏浙江占据前三,超三成企业注册资本高于1000万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13.69万套,同比增长13.9%。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共有企业状态为在业/存续的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6.98万家。从地域分布来看,企查查数据显示,广东省的相关企业数量最多,为1.63万家,占比高达23.4%。江苏省和浙江省则分别以1.40万家和0.65万家居于第二和第三位。从注册资本来看,企查查数据显示,注册资本在100-500万元的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最多,占比为36%,注册资本在1000-3000万元的企业数量占比为21%,注册资本为500-1000万元的企业数量居于第三位,为19%。总体来看,注册资本高于1000万的企业占比达到31%。2019年新注册企业达1.24万家,今年上半年新增量同比增长66.1%2015年以来,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年注册量直线增长。企查查数据显示,2015年共新注册0.46万家,2019年达到1.24万家,同比增长11.7%。企查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共新注册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0.98万家,同比增长66.1%。其中,二季度共新注册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0.68万家,同比增长100%,环比增长127%。更多精彩内容推荐阅读:>>中国首个工业互联网推进委员会正式成立>>剖析:为什么日本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得这么好?>>为什么说疫情加速了自动化行业的发展?
机器人在线
2020-09-21
物流机器人面对重重挑战,将如何破局?
物流机器人面对重重挑战,将如何破局?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商行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新零售概念”、“智慧零售”等新兴行业短时间内快速落地。相关的物流行业也积极主动的适应市场新变化。在数字化,信息化等技术的支持下和“新基建”政策的推动下,智慧物流建设日渐成熟。智能化、数字化的物流设备体系逐渐成型,特别是物流机器人的应用正越发广泛。图来源于网络物流机器人,是指应用于仓库、分拣中心、以及运输途中等场景的,货物转移、搬运等操作的机器人。目前,我国物流业正努力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智能化升级,伴随而来的是各种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应用和普及。当下,具备搬运、码垛、分拣等功能的智能机器人,已成为物流行业当中的一大热点。据市场调研公司Tractica数据显示,仅2018年全球物流机器人总销售额就达到了约37亿美元,对比前一年增长53%。Tractica预测,到2021年,全球物流与仓储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24亿美元。从上述信息来看,物流机器人市场可谓是潜力巨大、未来可期。在如此利好的市场前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了物流机器人行业,其中包括传统机器人制造商、人工智能科技企业、物流快递公司、电子商务平台和资本机构等。在多方因素的持续推动下,全球物流机器人行业发展形势愈加积极,国内市场更是需求广阔。日前,国家发改委会同工信部、公安部、财政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鼓励制造业企业开展物流智能化改造,推广应用物流机器人、智能仓储、自动分拣等新型物流技术装备,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实施,将有效的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创新,为物流机器人、智能仓储等智能物流装备的发展壮大和商用带来实质利好。但是,在国家政策带来利好消息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正视国内物流机器人行业发展所要面临的挑战,这些挑战应引起行业内的足够重视。物流机器人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从现状来看,由于电商产业的高度发达、物流快递市场的快速增长,我国物流机器人行业可谓“前途光明”。但是,主客观环境导致的各种不利因素也是事实存在的,对于物流机器人行业而言,唯有正视这些挑战,才能“对症下药”,找到应对之法,维护可持续发展。一是机器人行业洗牌加剧。过去的多年时间里,国内机器人产业增长迅速,市场规模高速攀升,自然也带动了物流机器人这一细分领域的不断扩张。不过,目前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增长已经遇到了一定瓶颈,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市场增速减缓,行业洗牌浪潮扑面而来,物流机器人行业如何求取新机遇是一道难题。二是高端复合型人才匮乏。我国机器人产业起步晚,物流机器人行业更是融合应用了诸多新技术、新概念,对于很多业内从业人员来说,这是不小的挑战,同时也导致行业紧缺性人才出现长期缺乏的状况。其中,高端复合型人才的短缺对于物流机器人行业来说,影响是非常深入的,必须想办法予以解决。三是机器人核心技术与零部件受制于人。在经济全球化与产业分工背景下,我国机器人核心技术与零部件等长期采取进口等方式,不可避免地受制于人。虽然在部分核心技术与零部件的研发、生产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重要进步,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还是客观存在的。当然,这不是说任何技术都必须实现国产化。四是标准规范不够完善。国内物流机器人行业之所以陷入竞争困境,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出现了局部的同质化竞争。在产品标准等标准规范不够完善且不具强制性的情况下,部分企业生产的物流机器人产品质量不过关,且毫无企业特色,对行业健康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物流机器人行业,如何破解破局?对于物流机器人行业来说,要想破解当下面对的难题,推动行业实现更快、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四方面入手:首先是要深度剖析我国物流机器人在核心技术领域的不足与进步空间,根据国情、行情需要,在部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上提升力度,在必要的核心技术与零部件研发和商用上获得话语权、提升竞争力,这是国内物流机器人产业更好发展、走向国际的重要前提。其次要着力解决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加快组织实施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计划,推动全行业形成专业人才培训共识并落到实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发挥产学研合作潜力,通过企业、研究院所与高校的深层次、针对性合作,培养符合物流机器人行业需求的相关人才。然后要积极主动解决行业标准规范尚未完善的难题,由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建立健全物流机器人标准体系,规范同质化竞争等弊病,并努力推动整体产业链生态的构建,助力物流机器人行业走上有序发展、健康发展、共赢发展的未来道路。随着国内物流行业对提高物流效率的需求,物流机器人应用市场将会进一步提高。目前物流机器人市场尚未出现一个典型的龙头企业。未来,随着资本运作、应用市场的优胜劣汰,或将助益行业龙头企业的诞生。
中国传动网
2020-09-11
2020 ITES深圳工业展启幕——让智造引领产业变革
2020 ITES深圳工业展启幕——让智造引领产业变革
9月1日,2020 ITES深圳国际工业制造技术展览会暨第21届SIMM深圳机械展(以下简称:ITES深圳工业展)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作为疫情后率先在中国华南地区举办的装备制造盛会,ITES深圳工业展紧跟制造业复苏动向,以“新焦点,新思想、新未来——5G驱动,医疗赋能”为展会主题,携手1175家国内外优质制造企业,共同为制造业从业者全方位展示前沿设备与技术应用解决方案,搭建高效的技术与商务交流平台。今年,ITES深圳工业展首次移师深圳新展馆,参展商数量与展示面积双升级,展览规模扩容至12万平方米,旗下的“深圳国际金属切削机床展、深圳国际金属成形机床展、深圳国际刀具工具及工业耗材展、深圳国际工业测量及数字制造技术展、深圳国际机器人及工厂智能化展、深圳国际工业零件展览会、深圳国际增材制造技术展览会”七大主题展相互联动,展览内容延伸至加工制造上下游环节,覆盖工业制造全产业链。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我国工业活力迅速得到恢复,尤其是2020年作为中国新基建元年,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下,由新基建带动的相关产业链逐渐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因此,本届展会在延续往届精彩的同时,更加聚焦5G及医疗两大领域,从精密加工技术、高效的五轴加工中心、先进激光加工设备、钣金加工技术到智能测量方案、定制化的增材制造技术、柔性化生产单元等全方位直击未来智能工厂的落地与应用,以满足多元市场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为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疫后产业升级的步伐,2020 ITES深圳工业展联合中国医疗器械产业联合会、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等各地医疗器械协会共同打造“中国医疗器械工业发展系列主题会议 ”,全面疫情背景下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趋势。展会旨在通过打造高端对话平台,让更多企业先人一步接轨前沿技术,抢占智能高地。  围绕“新基建时代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等热门话题,来自华为、比亚迪、美的、欣旺达电子、上海大学、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的等头部企业及相关机构的专家学者,在展会同期的第四届Quality China品质中国高峰论坛现场99掀起头脑风暴,探讨新制造未来。   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来袭,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转型的主攻方向和重要抓手。ITES 深圳工业展将始终做好“技术分享者”与“商机连接者”的平台角色,坚持“智能制造”方向,深挖发展机遇,助推制造企业站在数字经济的风口上振翅高飞。来源:数控机床市场网更多精彩内容推荐阅读:>>上半年轴承进口逆势上扬,显示高端制造业正发力成长>>恰佩克 | 拓斯达荣获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TOP10>>统计局:7月份工业利润增速持续加快
驼驮网
2020-09-02
活动报名丨2020中国人工智能大会-未来科技·赋能产业升级论坛报名开启
活动报名丨2020中国人工智能大会-未来科技·赋能产业升级论坛报名开启
由清华经管EMBA、中科闻歌主办的2020年第六届中国人工智能大会(CCAI)-未来科技·赋能产业升级主题论坛将于8月29日登陆南京。本次论坛将在南京生态科技岛举办,以“未来科技·赋能产业升级”为主题,将邀请来自全国科技前沿和交叉领域的顶级学术界精英和产业界领袖,共同探讨未来科技将带给我们的新动态和趋势。汇聚未来科技前沿,打造行业尖端盛会中国人工智能大会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创办于2015年,每年举办一届,已成为我国最早发起举办的人工智能大会,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专业会议之一。大会旨在搭建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探索桥梁、引领科技创新发展,打造产学研各界深度交流融合的平台。本次专题论坛涵盖了未来科技、产业升级等学术范畴,层次高、领域广、代表性强。各位嘉宾将以各自独特的视角解析产业不同层面的深入洞察和发展机遇,精彩呈现,不容错过。豪华阵容实力坐镇,思想汇聚现场论道“未来科技·赋能产业升级”专题论坛将嘉宾阵容全面升级,邀请全国顶级学术专家和企业家,围绕当前热点话题、核心技术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重点探讨,并着重关注我国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人工智能发展态势。本次论坛主席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煜波以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闻歌首席科学家曹大军共同担任。除论坛主席外,目前已邀请5位特邀嘉宾参与现场圆桌论道,嘉宾分别为清华经管EMBA 江苏校友会会长、中国证券行业文化建设委员会顾问、南京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南京金融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步国旬;南通三建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清华经管EMBA2013级、未来科技EMBA2018级同学周炳高;中科闻歌创始人、董事长,清华经管未来科技EMBA2019 级同学王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清华经管未来科技EMBA2019 级同学肖立志;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联席CEO米磊;本次论坛拥有多位重量级嘉宾加持,这场顶级AI盛宴将带动全行业关注,线上线下双向推广带来全国高流量传播。专题论坛创新思维,线上线下智能融合自2015年以来,大会已分别在北京、杭州、深圳、青岛成功举办五届,本次论坛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关怀与指导,多位院士级科学家、国内外顶尖人工智能专家、高校院长级领军人物现场参会,多家企业现场达成合作,吸引了新浪新闻、新浪财经、搜狐财经、凤凰财经、网易、百度、一点资讯等多家媒体的深度报道,实现了全产业资源现场互动。本次论坛在传统线下大会的基础上,创新思维,以多元化的形式,聚集顶尖学者,丰富学术交流形式,通过线上+线下传播形式同步进行,利用多个媒体平台对会议进行全程直播,通过网络进行跨区域的实时互动,突破地域壁垒,增强学术交流参与感,让观众拥有全新的参会体验,足不出户就能洞悉更加前沿的行业发展态势,让大师级的智慧通过线上连线带领观众领略智能科技的独特魅力!文章来源:2020中国人工智能大会
驼驮网
2020-08-20
物联网时代,对制造业有什么影响?
物联网时代,对制造业有什么影响?
导读:所谓物联网是美国提出的内涵丰富的物物相连的一种互联网概念,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具体内涵:第一,互联网是物联网的主要基础,而物联网又是互联网的延伸。第二,物物之间的联系通信是对用户端进行的延伸和拓展。现代社会,物联网可以充分体现对物的是被、控制、感知,将智能处理和网络化互联形成有机的统一体,有利于高智能决策的形成。物联网技术是感知技术、定位技术、组网技术智能服务以及云计算等多种技术的融合,经历了二十年的更新和升级产生了物联网的物联传输技术、感知技术、智能技术以及定位技术。制造业与物联网之间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产品的智能化,智能物流,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以及售后服务的管理等四个具体的方面表现出来。底特律韦恩州立大学工程系工业与系统系——杨凯教授在美国质量管理协会ASQ权威杂志《QualityProgress》8月刊发布了一篇名为《超链接——包括物联网在内的生态系统将如何改变产品创新和质量》的文章。其中,文章特别将海尔智家的智能制造实践作为重点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自清洁空调从需求交互、研发设计到智能制造的全流程,详述了海尔互联工厂是如何以用户为中心,构建了联用户、联网器、联全流程三大互联架构,实现物联网时代全流程的“超链接”,快速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的最佳体验。从一台空调的生产,到干净空气的定制“如何保证空调吹出来的空气是洁净的?”“家里有新生婴儿怎么让空调风小一些?”……在过去,这样的用户需求难以第一时间直达制造端。如今,物联网改变了用户与生产者的关系:由企业主导的大规模制造逐渐向用户需求驱动下的大规模定制转型。如文中提到的:海尔智家研发的自清洁空调,便是物联网对产品开发影响的一个典型案例。首先,在概念生成阶段,海尔智家15万+用户交互,了解到舒适、健康、安静等空调需求;到了设计阶段,设计师、研发人员、资源方等参与创新设计,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了5次迭代;在虚拟体验阶段,用户对虚拟产品进行评估,并与设计师等进行了56次重新设计,这个过程中实现了23项技术突破;最后是反馈阶段,海尔智家根据用户的1.5w+反馈及讨论,不断迭代产品。数据显示,海尔互联工厂产品的不入库率可以达到72%。如今,海尔互联工厂由大规模制造到大规模定制的转型,实现了高精度驱动下的高效率。在一台自清洁空调诞生背后,互联工厂在三个方面与用户实现了“超链接”:首先是联工厂全要素,这样用户的定单可以直接下达到工厂,也可以对产品的生产透明可视;其次是联网器,通过用户体验信息推动更好的研发升级和迭代;同时还联全生态,企业的上下游以及所有资源都要与用户并联在一起,与用户零距离交互,满足用户的最佳体验。从企业的制造工厂,到全社会的智造平台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功能强大的设备、组件和技术进入智能制造流程。每次工业革命都会使质量管理实践发生深刻的变化,工业4.0也不例外。那么,“数字化”将如何改变生产流程?在柔性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持续升级下,去年7月,海尔智家正式发布了全球首家智能+5G互联工厂,以企业组织方式、商业模式及ICT技术的创新与变革,人工智能、5G等关键技术的深度融合,来重新定义未来智能制造。在海尔智能+5G互联工厂内,产线工站操作员在生产操作中突遇紧急困难,可通过佩戴AR眼镜,与技术专家进行远程实时音视频通讯。而另一端的专家可即时实施AR标注、冻屏标注等系列操作,将指导信息于第一时间实时反馈到操作员的视线中。而像这样的应用场景,借助AI+5G技术的完美融合,遍布这家互联工厂的各个角落。同时,通过基于数据的仿真建模验证、生产高效协同、质量精准管控,海尔互联工厂探索实践出更多场景化的物联网智能产品、智慧组合解决方案及AI技术应用,实现生产效率、制造成本、不入库率等产能指标的极大优化,形成行业智能制造的强大竞争力。如果说海尔智家用36年时间为中国成功贡献了一个全球品牌,那么在工业4.0的时代,海尔互联工厂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COSMOPlat探索的大规模定制模式,无疑将有机会让“中国模式”领跑智能制造时代。物联网大环境下制造企业的发展策略(1)正确认识物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带来的影响。物联网是我国大力支持的新型互联网技术,对于制造业具有十分总要的影响,对制造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企业一定要正确的认识物联网和制造业之间的融合带来的影响,积极的应对变革中的新形势,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2)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发展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对于自造企业自身来讲,必须要积极的推动信息化建设,借以促进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融合,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和动力。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柔性和敏捷性,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从而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信息化可以改善企业产品的费研发实践,成本、环境以及知识含量等。(3)物联网必须注重应用过程中的信息安全。现阶段,制造企业的控制系统一般通过局域网或者专网来运行,网络的本身对外来信号进行了评比,阻挡了外部潜在攻击,为满足实时性会导致工业通信会倾向于将加密放在第二位功能上。在物联网的大环境下,很多设备信号需要通过公共网络来实现,这就造成了制造企业网络的巨大隐患。要想确保信息安全,首先,要确保感知节点安全。其次,要确保客户隐私安全以及数据安全。数据的采集和传输都容易受到非法竞争者的破坏和盗窃,如果不能充分的加以重视,就会带来企业的巨大经济损失。更多精彩内容推荐阅读:>>卡内基梅隆大学发明“听音识物”机器人,准确率接近 80%>>企业数字化升级正当时,SaaS赋能者们教你如何不踩坑>>工业品6大新趋势:全渠道交付能力成核心竞争力
中国传动网
2020-08-19
注塑模具型腔尺寸和塑料收缩率的关系,你知道吗?
注塑模具型腔尺寸和塑料收缩率的关系,你知道吗?
导读:设计塑料模时,确定了模具结构之後即可对模具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设计,即确定各模板和零件的尺寸,型腔和型芯尺寸等。这时将涉及有关材料收缩率等主要的设计参数。因而只有具体地掌握成形塑料的收缩率才能确定型腔各部分的尺寸。即使所选模具结构正确,但所用参数不当,就不可能生产出品质合格的塑件。 热塑性塑料的特性是在加热后膨胀,冷却后收缩,当然加压以后体积也将缩小。在注塑成形过程中,首先将熔融塑料注射入模具型腔内,充填结束后熔料冷却固化,从模具中取出塑件时即出现收缩,此收缩称为成形收缩。塑件从模具取出到稳定这一段时间内,尺寸仍会出现微小的变化,一种变化是继续收缩,此收缩称为后收缩。另一种变化是某些吸湿性塑料因吸湿而出现膨胀。例如尼龙610含水量为3%时,尺寸增加量为2%;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的含水量为40%时尺寸增加量为0.3%。但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成形收缩。 目前确定各种塑料收缩率(成形收缩+後收缩)的方法,一般都推荐德国国家标准中DIN16901的规定。即以23℃±0.1℃时模具型腔尺寸与成形後放置24小时,在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50±5%条件下测量出的相应塑件尺寸之差算出。收缩率S由下式表示:S={(D-M)/D}×100%(1)其中:S-收缩率;D-模具尺寸;M-塑件尺寸。如果按已知塑件尺寸和材料收缩率计算模具型腔则为 D=M/(1-S) 在模具设计中为了简化计算,一般使用下式求模具尺寸:D=M+MS(2)如果需实施较为精确的计算,则应用下式:D=M+MS+MS2(3)但在确定收缩率时,由于实际的收缩率要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也只能使用近似值,因而用式(2)计算型腔尺寸也基本上满足要求。在制造模具时,型腔则按照下偏差加工,型芯则按上偏差加工,便于必要时可作适当的修整。难以精确确定收缩率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因各种塑料的收缩率不是一个定值,而是一个范围。因为不同工厂生产的同种材料的收缩率不相同,即使是一个工厂生产的不同批号同种材料的收缩率也不一样。因而各厂只能为用户提供该厂所生产塑料的收缩率范围。其次,在成形过程中的实际收缩率还受到塑件形状,模具结构和成形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下面驼驮小编对这些因素的影响作一一介绍。塑件形状对於成形件壁厚来说,一般由於厚壁的冷却时间较长,因而收缩率也较大。对一般塑件来说,当熔料流动方向L尺寸与垂直於熔料流方向W尺寸的差异较大时,则收缩率差异也较大。从熔料流动距离来看,远离浇口部分的压力损失大,因而该处的收缩率也比最近浇口部位大。因加强筋、孔、凸台和雕刻等形状具有收缩抗力,因而这些部位的收缩率较小。模具结构 浇口形式对收缩率也有影响。用小浇口时,因保压结束之前浇口即固化而使塑件的收缩率增大。注塑模中的冷却回路结构也是模具设计中的一个关键。冷却回路设计得不适当,则因塑件各处温度不均衡而产生收缩差,其结果是使塑件尺寸超差或变形。在薄壁部分,模具温度分布对收缩率的影响则更为明显。模具尺寸和制造公差 模具型腔和型芯的加工尺寸除了通过D=M(1+S)公式计算基本尺寸之外,还有一个加工公差的问题。按照惯例,模具的加工公差为塑件公差的1/3。但由於塑料收缩率范围和稳定性各有差异,首先必须合理化确定不同塑料所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即由收缩率范围较大或收缩率稳定较差塑料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应取得大一些。否则就可能出现大量尺寸超差的废品。 为此,各国对塑料件的尺寸公差专门制订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国也曾制订了部级专业标准。但大都无相应的模具型腔的尺寸公差。德国国家标准中专门制订了塑件尺寸公差的DIN16901标准及相应的模具型腔尺寸公差的DIN16749标准。此标准在世界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因而可供塑料模具行业参考。关于塑件的尺寸公差和允许偏差 为了合理地确定不同收缩特性材料所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让标准引入了成形收缩差△VS这一概念。  △VS=VSR_VST(4)式中:VS-成形收缩差 VSR-熔料流动方向的成形收缩率 VST-与熔料流动垂直方向的成形收缩率。 根据塑料△VS值,将各种塑料的收缩特性分为4个组。△VS值最小的组是高精度组,以此类推,△VS值最大的组为低精度组。并按照基本尺寸编制了精密技术、110、120、130、140、150和160公差组。并规定,用收缩特性最稳定的塑料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可选用110、120和130组。用收缩特性中等稳定的塑料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选用120、130和140。如果用这类塑料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选用110组时,即可能出大量尺寸超差塑件。用收缩特性较差的塑料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选用130、140和150组。用收缩特性最差的塑料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选用140、150和160组。在使用此公差表时,还需注意以下各点。表中的一般公差用於不注明公差的尺寸公差。直接标注偏差的公差是用於对塑件尺寸标注公差的公差带。其上、下偏差可设计人员自行确定。例如公差带为0.8mm,则可以选用以下各种上、下偏差构成。0.0;-0.8;±0.4;-0.2;-0.5等。每一公差组中均有A、B两组公差值。其中A是由模具零件组合形成的尺寸,增加了模具零件对合处不密合所形成的错差。此增加值为0.2mm。其中B是直接由模具零件所决定的尺寸。精密技术是专门设立的一组公差值,供具有高精度要求塑件使用。在此用塑件公差之前,首先必须知道所使用的塑料适用哪几个公差组。疫情虽然对经济造成冲击,但在这场危机之下新的机遇也正不断浮现。产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加速、新基建爆发式发展,这些都为中国制造业注入了澎湃的新动能。更多精彩内容推荐阅读:>>理想的注塑成型速率如何调试?>>关于注塑模具排气的标准,你知道吗?>>注塑出现脱模不良怎么办?驼驮小编教你有效解决方法
微注塑
2020-08-18
恭喜您,询价成功!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关闭